新冠肺炎疫情從2019年末延燒到今日,
在家上課、上班已成常態,
出門戴口罩、保持社交距離也成了習慣。
除了生活上台灣人在清潔方面也變了許多,
許多人開始返家飯前會勤洗手,
回家後會趕快將髒衣服換下來。
於 2020 年 3 月Kantar凱度洞察與 LifePoints 攜手合作,
針對 801 位 16 歲以上臺灣民眾進行防疫用品與習慣的調查。
1.有75%的人開始使用以前沒有使用過的消毒商品
調查顯示高達 94% 表示目前有使用抗菌清潔用品或空氣清淨產品,
其中以使用酒精的人口最多,
從疫情前的26%增加到 71%,
增加近乎是原先的三倍。
其次使用漂白水佔42%,
而抗菌系列的商品如濕巾、洗手乳、乾洗手也佔了30%。
此外,疫情前較不為人所熟知的抗菌液、次氯酸水等也分別有 23% 的使用率。
尤其是次氯酸水,絕大多數民眾在疫情前幾乎沒有聽過或使用過,
皆因為疫情初次使用。
2.使用抗菌/清潔用品的頻次明顯提高。
在疫情前原本就有習慣清潔的人在疫情發生後清潔頻率也普遍提升,
有超過一半的人更頻繁使用抗菌商品,
也有40%的民眾更常使用抗菌濕巾,
或是透過空氣循環扇改善生活環境的衛生品質。
3.藥局成為購買防疫商品的最大通路
根據研究顯示,藥局是消費者購買抗菌產品的第一大通路,
占了百分之46,
其次大型量販店佔了40%,
而興盛許久的網購通路也不容小覷,
以37%位居第三。
4.使用抗菌濕巾的人比例升高
除了抗菌、清淨產品使用率的整體成長外,
研究發現「抗菌濕巾」的普及率與使用頻率在疫情期間皆有明顯的成長,
除了增加 10% 的新使用者之外,
原先有使用抗菌濕巾的人也有高達四成表示使用頻繁提高。
另外值得注意的是,
有高達 83% 的使用者表示疫情結束後仍會維持與目前相同的使用頻率,
顯見抗菌濕巾即便在疫情後仍相當有潛力。
5.疫情之後商品需要更多其他的功能性
雖然部分民眾對抗菌、清潔的新生活習慣已建立,
但針對疫情後不再認為抗菌用品有迫切需要的消費者,
則需在商品上加入其他的功能而非只是強調抗菌效果。
如「不傷肌膚」、「滋潤肌膚」等效果,
讓防菌產品在具有抗菌的同時也能不斷防護肌膚。
資料來源/凱度洞察研究員 陳嬿容 Laura Chen
圖文整理製作/綠大師